新书坊 | 〔法〕米歇尔·德·塞尔托:《卢丹城的中魔》(新史学译丛)
2023年45期
眼见是否为实?
这是一个关于发疯、折磨、虚伪、聪明的戏剧表演和巨大勇气的奇妙故事(新史学译丛)
〔法〕米歇尔·德·塞尔托 著
申华明 译2023年8月出版ISBN:978-7-100-22170-2【内容简介】
17世纪30年代,法国外省小城卢丹发生了一系列中魔事件,中魔的大多是卢丹城内圣于尔叙勒会的修女,而本堂神父于尔班•格朗迪耶则逐渐被指为施魔者——他最终因此在1634年被送上火刑架。
怪事深深根植于社会之中,或许揭示的是更深刻的整体变化。卢丹城的中魔事件体现了中世纪价值观与当时已开始露头角的启蒙运动思想的冲突、科学与宗教的对抗。
在中魔事件前后,卢丹城像是成为了一个舞台,中魔者/驱魔者、医生/官员、被指控者/审判者等各种身份的人物你方唱罢我登场。他们抱着各种目的,使用各种话语,从不同立场和角度留下了丰富的文献资料。
法国思想家、历史学家米歇尔•德•塞尔托利用这些文献,将史料与史家的评述深度糅合,并采用了与众不同的历史书写方式完成这本书。本书是新文化史的一部名著,也是塞尔托作品中一部极富可读性的代表作。
【作者简介】
米歇尔•德•塞尔托,法国后现代理论家,受福柯影响巨大,著有关于欧洲前现代神秘主义、殖民历史、史论、日常生活等方面的诸多重要研究,是后现代思想中相当重要的思想家。更独特的是,他还是几乎遍游欧美的耶稣会士。异常深厚宽广的学问与独特的身份、经历造就了其不可忽视的原创性。他对法国诸多学科产生重大的思想刺激,其影响至今不绝,可以说已经成为今日“法国学术”与“法国思想”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译者简介】
于尔班神父被处火刑
历史从来都不是确定的
1. 中魔如何产生
2. 魔法阵
3. 中魔话语
4. 被告人于尔班•格朗迪耶
5. 卢丹城的政治:洛巴尔德蒙
6. 预审初期(1633年12月—1634年4月)
7. 中魔女子的舞台(1634年春)
8. 医生的视角(1634年春)
9. 如研究怪事般探寻真相
Ⅰ哲学的想象Ⅱ神学的骗子10. 巫师的审判(1634 年7月8日—8月18日)
11. 行刑:历史与传说(1634 年8月18日)
12. 他死后出现的著作
13. 灵性时期:绪兰神父
14. 天使的让娜的胜利
他者的形象
参考文献
注释
索引
精彩试读如同W.米尔曼(W.Mühlmann)所注意到的,“某些时代充满着魔鬼”。16世纪和17世纪上半叶就是如此。卢丹城的中魔事件大约发生在一次漫长的传染病结束之时,在同一时期(1632—1640年),随着笛卡尔的《方法论》(Discours de la méthode)的出版(1637年),理性迈出了一大步。当时的魔鬼现身的形式越来越难以察觉。这座城市就像一座公共广场,各种倾向不断涌现,人们彼此唇枪舌战,针锋相对。中魔成了一场大型的公共审判:科学与宗教之间的对抗,关于什么是确定的、什么是不确定的、理性、超自然现象和权威的辩论。阳春白雪的博学著作和下里巴人的民众媒体主导了这场辩论。它如同一座“剧场”,吸引了全法国,甚至整个欧洲的好奇之人,按照当时的官方诉讼笔录的记载,它就是一个“满足这些老爷们的”马戏团。
这出戏在卢丹城上演了将近十年,很快它就成了感化、卫道、朝圣、虔诚或慈善组织的中心。魔鬼论逐渐为人司空见惯,甚至有利可图,它被重新引入了一种社会语言之中,与此同时,它也在扰乱这个社会。在这段历史中,它扮演着已成传统的意大利即兴喜剧(Commedia dell’arte)的规则所确定的角色。一种演变正在发生。魔鬼最初非常残暴,后来逐渐变得文明。它引起纠纷,被人讨论,最终单调地自我重复。恐惧变成了一场演出,演出变成了一场宣道。的确,在“巫师”于尔班·格朗迪耶(Urbain Grandier)被处死后继续进行的驱魔仪式中,仍然有人在哭泣,有人在叫喊,但这并不妨碍挤满教堂的观众们吃着点心,看着戏。
——摘自《卢丹城的中魔》电影《卢丹的恶魔》剧照
文案 | 卢煜
微信编辑 | 张鹏
碎金书坊
商务印书馆学术中心文史类图书公众号
欢迎关注,了解更多精彩
豆瓣小站:"碎金书坊"(cpclassics)https://www.douban.com/people/231899450/